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摆脱职场短信焦虑症的方法

时间:2021-03-31 12:44:56 轻松职场 我要投稿

摆脱职场短信焦虑症的方法

  什么是职场短信焦虑症呢?面对这个新兴的名称,很多人都不了解其中的内涵是什么。但是社会压力的增加之后,这种症状越来越明显,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如何摆脱职场短信焦虑症呢?

摆脱职场短信焦虑症的方法

  近日,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有超过五成受访白领人士表示对节日发送祝福短信感到“焦虑”。其中,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希望在节日期间,通过发送祝福短信的方式,使领导能够对自己产生印象。但是,又担心因为祝福短信内容的牵强而适得其反,使领导感觉自己在“拍马屁”。

  那么,职场人士的“节日短信焦虑症”又该如何化解呢?人力资源分析师建议广大职场人士:如果要向领导或者客户发送节日祝福短信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因此,在发送祝福短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一定不要发送由别人转发而来的“垃圾祝福短信”,这种“万人转发”的祝福短信会使收件人认为发送方“心不诚”。发送这样的短信,最好的结果就是收件人忘记了发送人是谁,从而没有产生任何效果;最坏的结果则是让收件人对发送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其次,祝福内容不要太过“写实”。如果短信内容很实际的话,会使领导或客户认为发送人短信的目的性太强,从而使收件人对发送人产生防备心理,不利于发送人以后工作的开展。

  再次,发送人还需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在发送祝福短信的时候,最好将自己的姓名放在短信的开头。因为,大部分人在阅读祝福短信的过程中,通常只会对短信的前二十个字会产生较强的记忆力,所以如果将姓名放在最后,很容易造成收件人的记忆减退。

  适度的焦虑有哪些好处

  焦虑泛指一种模糊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具有忧虑、惧怕、紧张、苦恼和不安等特点。容易焦虑的人有一种思维模式,未雨绸缪,杞人忧天,也就是将未来的痛苦,提前预支到今天来品尝,不过适当的焦虑也有好处。

  这种人关注的焦点总是未来,而不是今天。“如果我考研,就会更难嫁人,因为男人不喜欢比自己学历高的女性……”“过去两周我有点心慌。如果按原计划旅行,在旅途中撑不住怎么办?”“如果孩子不上好的幼儿园,就不会升入重点小学,就考不上好中学……”

  是什么导致焦虑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焦虑就像一棵大树,导致它成长的是多条根。焦虑不像恐惧、愤怒、悲伤等,是一种单一的情绪状态,而是综合性的情绪,与性格、环境、家庭等因素关系密切,甚至受饮食营养等间接影响,还可能与脑生理机能的改变有关。因此,了解焦虑形成的原因,才能帮助我们改变对待焦虑的态度,不再预支痛苦。

  和烦恼共处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翔平认为:接受焦虑,并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它,就能和焦虑和平相处。例如即将来临的高考,考生紧张或不紧张,都可能答不好或答好。人们对待自认为不好的情绪,通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总想尽量调节,并尽快改变它;另一种是直接应对具体问题,而不是一定要先把情绪问题解决掉。他认为,如果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对付问题上,问题解决了,情绪问题通常也会缓解。

  另外,我们有时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已经准备充分,胸有成竹,结果事到临头,又变得大脑短路,一片空白,从而焦躁不安。其实,这种现象完全是正常的。这只是大脑在提醒你,它的信息神经元暂时还没建立好联系,但绝不会永远短路下去。如果这时你闭上眼,深呼吸,或者在桌子上趴5分钟,自在地和焦虑相处一会儿,又有什么不好呢?再睁开眼睛的时候,你应对问题的思维又会启动,也许还会更加活跃。

  适度焦虑使人进步

  只有在适度焦虑的帮助下,我们才会取得成功。适度焦虑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比如提高学习效率,更有效地应对问题,重视困境,提防疏漏。要学会并适应焦虑与我们相伴,只是不要让它总是错误地预警。当它在提示我们注意危险时,我们不妨辨别一下:是不是真那么危险?有没有夸大?焦虑是我们心中自我监控的朋友。

  如果我们把“朋友”的提醒当成一种建议,然后把处理问题的主动权留给自己,对自己说“我会考虑你的建议,也可以稍微责怪一下自己。我会尽力去争取,但最终的结局并不完全取决于我……”这样,你就可以在和焦虑共存中不断进步。

  让身体寻找放松感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发现应对考试,人们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常发挥型,一种是失常发挥型。有趣的是,两种人的共同点是,进考场都可能手心冒汗、心跳加快;而不同处是,失常发挥型的人觉得自己的身体反应是有害的,因此要费好大劲排除;而正常发挥型的人则不予理睬,觉得大家都这样,于是过一会儿自然就好了。

  有许多修炼性情的方法,让我们和焦虑和平相处。几乎所有的身心灵修炼都注重重新认识自我和情绪。这些修炼的基本原理都是建议人们观照而不是沉浸于当下的情绪,并进行自我调节。比如,利用冥想创造的空间,确认自己的情绪,命名它,然后退后一步审视它。如果判断这种情感是负面的,极端的,也不要压抑它,而是努力把它转化成积极的情感,重新找回内心的从容平和。

  有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焦虑时找到舒适感:首先深呼吸,最好是腹部深呼吸。吸气时数一,呼气时数二,用几秒钟时间注意自己的感觉,然后放松。先放松你的脚趾,然后再放松整个足部。重复一遍。再放松小腿、大腿、腹部、胸部、双手、双臂、双肩、脖子、后脑、耳朵、脸、眼睛,按照此顺序依次放松一遍,大概用10分钟~20分钟。放松之后再面对你要处理的问题,就会感到非常松弛。

  适当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关于如何应对焦虑,法国精神内科医生克里斯朵夫·安德鲁在他的著作《小焦虑和大恐惧》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接受了本刊的采访。

  焦虑到底是否可以避免?

  焦虑几乎和我们如影随形。它是全人类的共通点,是预示危险、增强警惕性的预警讯号。但不幸的是,有时它也会有点过分。约会前,稍微有点不安,并不是什么坏事,它会让你早早做好准备出发,不会迟到误点,见面时也会表现得认真。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你心神不宁,提前两个小时就出发了,就是为了不让那个“重要人物”等你。哪怕一点点意外,比如路上车多了些,天空开始飘雨星……种种这些都会让你抓狂,觉得所有人都在和你作对,那么焦虑就变成“不能承受之轻”了。“好的'”焦虑和“坏的”焦虑的区别是:后者来得过于频繁,而且是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

  ■ 会不会同一件事,让一些人仅仅忐忑不安,而让另一些人焦躁万分呢?

  当然。因为焦虑不是妄想,而是对现实问题的夸大。每个人夸大的程度不一样。

  ■ 恐惧症、害怕他人和强迫症三者之间,有没有共同点?

  所有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十之八九,这些人都会有夸大而且持续不断的焦虑:沮丧,害怕各种社会关系,各式各样的恐惧症。对一个已经焦虑不安的人来说,非常严格的要求,有序、整洁、守纪,都会诱发强迫症的危险,比如不停地洗手,过一会儿就要看看水龙头关了没有,等等……有些自身非常焦虑的家长,也会把恐惧症的行为渗透到孩子身上,因而让孩子产生害怕被关禁闭,害怕生病、害怕动物等等的焦虑。

  ■ 焦虑的好处是什么?

  实际上,焦虑的人也有许多优秀品质:焦虑让他们注意一切风吹草动,察言观色,具备提前准备、做好预防的习惯,也让他们的思维又快又灵活。如果焦虑并没有带来生理上的影响,那么这还是“正常的焦虑”,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焦虑呢?

  有一个简单而基本的办法:试着跳出来,与你担忧的问题保持一点距离。同时问自己3个基本问题——“我的悲观预期一定是真的吗?我是不是真的在自寻烦恼?在这种情况下,我能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当然,如果焦虑过于严重,悲观的想法难以压制,那么,就要接受咨询师的治疗了。

  每个人所习得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因为知识面的问题被凉到了一边,形成了自己很傻的想法,产生了人际交往焦虑。

  生活中每个人懂得的知识都是有限的,一个人总有他不懂的领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别人都在谈论自己不懂的领域知识的时候,有人会因此觉得尴尬、焦虑不安甚至自卑,认为自己太无知,形成了所谓的人际交往焦虑。

  “前几天,我陪朋友参加一个艺术节的开幕式。一位艺术家朝我们走过来,他和我朋友开始聊起了绘画。我觉得自己完全被晾在一边,什么都听不懂,只有傻听傻笑的份儿。”在外企工作的戴花感慨道。

  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曾有过和戴花一样的经历,有时我们转眼就会忘记,有时事后想来,会哑然失笑。但戴花却会从中得出一个结论:认为自己没文化,视野太窄,觉得自己很傻。

  “那些觉得自己很傻的人,其实都很实在”,心理治疗师卡特琳娜·爱美勒·佩里索(CatherineAimelet——Perissol)说,“这种情绪说明真实的他们偏离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成为的那个他/她。”正是这种差距让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偏离了主题。事实上,他们感受到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偏离。

  人际交往焦虑

  精神分析师吉拉尔·马克龙(GerardMacqueron)认为,人际交往焦虑是导致这种自我理想状态和真实状态偏离的主要原因。“每当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人际交往焦虑的人会出现一些戏剧性的身体征兆,如呼吸不畅、脸红、发抖等。他们为此感到羞愧,因为这些特征的出现出卖了他们。一时之间,他们便开始反省自己。”他们本来就不善于加入别人的谈话,再加上这些思想包袱,就更不知所措了。“我真没用”、“我得要说点什么”、“我真是太愚蠢了”……“每当事后一人时,他们总是被后悔所纠缠,还不断地评判自己。”吉拉尔·马克龙补充道。这个怪圈的形成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太苛求。而这一切往往都和童年经历分不开:总是被周围的人要求着要当第一,或者是经常自我贬低,这些都会让这些人习惯于在和人打交道时只想着如何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

  心理学家文森特·戴高乐亚克(VicentdeGaule)则认为“社会情结”才是问题的所在,“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认同不自信的人”。譬如,苦修士和出身卑微的人就常常如此。每当这些人进入社会或是面对某些有优越感的知识分子的时候,他们内心总会被一些情结所纠缠:“客观存在的社会身份的差距,会引发他们精神上的自卑感,因为他们倾向于把别人折射出的自己的负面形象内化,并耿耿于怀。”文森特·戴高乐亚克说。

  缺乏共情的能力

  然而,不是非要有相同的社会阶层和兴趣爱好才能和别人融洽地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共情。”吉拉尔·马克龙肯定地说。有些人觉得自己被晾在一边,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倾听和分享别人的感受。这种共情能力的缺乏,“可能是童年时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关注,因此他们也没能学会如何去分享别人的感受”。分析师解释说:“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过分地成为父母关注的焦点的话,孩子们的感受也不会被忽略。”如何才能感觉自己不那么傻呢?这就需要他们少苛求自己,多去照顾别人的感受,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并接受它与自己预期的不同。

  消除焦虑七步走

  有些人整天莫名其妙地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这很可能是焦虑症的症状。如果真的患上焦虑症要怎么治疗呢?

  专家教导患者使用“感知行为治疗”来对抗焦虑。这种办法的目的在于改变导致焦虑的思维方式。

  首先问你自己,你的焦虑是有效或无效。

  你的焦虑是否会在未来一两天带来一系列行为?你会做些什么来消除这种焦虑?它会一项项地发展下去吗?如果不是,这是无效的焦虑。

  第二点就是,你是否愿意接受不确定性?

  所有焦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你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我对人们说的一件事情是在不确定的日子里,你想一下你做的所有事情:过街,上餐馆吃饭,对陌生人问好,乘电梯,搭飞机。所有这些都有不确定性,你没有绝对的把握,但你基本上能打个好赌。

  第三点得识别你的期望是什么,挑战又是什么。

  我们做的一件事情是让人们花时间消除焦虑。你一天用30分钟写下你的焦虑,然后放在一边,这样你就不会整天都闷闷不乐。这样做的目的之一不是让你得到确定性而是感到厌倦。厌倦很有用,让你懒得去想。

  第四点是看看你焦虑的范围,是否关系到你的核心问题。

  你非得要完美吗?你非得比任何人都出色吗?你是否认为如果你没有成家,你就不能生活?

  第五点是你如何对待失败?

  焦虑者倾向于认为失败是灾难性的,他们往往相信如果他们想到失败,他们就会失败。其实,人们担忧的绝大多数事情往往是相当积极的结果。

  第六点是使用你的情感而不是焦虑。

  有时候的情感,特别是疼痛的感觉是有关你需求的重要信息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友爱和赞赏,需要更多的提升机会。你不能总是感觉良好。

  最后一点是留点时间待用。

  及时回顾一下,看看你通常担忧的事情是否让你现在烦恼。你能后退一步,能挤时间。想像你从现在起一个月或一年内的感觉如何。焦虑者的问题之一是他们永远生活在从来没有出现的未来。最好的办法是试着并努力将思想集中在尽可能好的现有时刻,就是尽情享受此时此刻。焦虑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当担忧和焦虑达到一定程度,大脑负责感情的部位——杏仁核就会不起作用。而你的愤怒、担忧和激励都是来自这里的。它激活的是大脑的思维部位,直接影响语言和抽象思维。

  余华:焦虑的中国人

  这四十年来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就像社会的变化那样天翻地覆。当社会面目全非之后,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我想,没有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码不可能一生都健康,心理医生也不会例外。事实上,我们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担忧和害怕,这样的心理或多或少地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一九九七年的时候,我在香港丢过了一次护照,历尽麻烦之后才得以回到北京。护照的丢失意味着身份的失去,此后的三四年时间里,我每次在国外的时候都会梦见自己的护照又丢了,然后一身冷汗醒过来,才知道是虚惊一场;而且无论我是在开会演讲,还是在游山玩水,每隔四五个小时就会神经质地去摸一下护照是否还在口袋里。直到今天,我出国前整理行装时,首先考虑的是穿什么样的衣服可以保证护照的安全,然后再考虑其他的。可以这么说,香港的那次护照丢失,让我在此后十年的时间里只要置身异国他乡,就会出现焦虑,害怕护照再次丢失的焦虑,这是对自己可能再次失去身份的恐惧。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沿海地区城市里的人普遍在喝可口可乐了;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湖南山区外出打工的人,在回家过年时,给乡亲带去的礼物是可口可乐,因为他们的乡亲还没有见过可口可乐。

  社会生活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心理诉求的不平衡。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在六一儿童节期间,采访了中国各地的孩子,问他们六一的时候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一个北京的小男孩狮子大开口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不是玩具飞机;一个西北的小女孩却是羞怯地说,她想要一双白球鞋。

  两个同龄的中国孩子,就是梦想都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这是令人震惊的。对这个西北女孩来说,她想得到一双普通的白球鞋,也许和那个北京男孩想得到的波音飞机一样遥远。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平衡的生活。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人生活的不平衡等等,然后就是心理的不平衡,最后连梦想都不平衡了。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财富,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希望。即便什么都没有了,只要还有梦想,就能够卷土重来。可是我们今天的梦想已经失去平衡了。

  北京和西北这两个孩子梦想之间的差距,显示了两个极端,可以说和我举出的第一个例子的差距一样巨大,三十多年前的女中学生和今天的女中学生是另外的两个极端,前者显示的是现实的差距,后者显示的是历史的差距。

  我在《兄弟》后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

  我知道自己在《兄弟》里写下了巨大的差距,上部“文革”时代和下部今天时代的差距,这是历史的差距;还有李光头和宋钢的差距,这是现实的差距。历史的差距让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欧洲四百年的动荡万变,而现实的差距又将同时代的中国人分裂到不同的时代里去了,就像前面说到的北京男孩和西北女孩,这两个生活在同样时代里的孩子,他们梦想之间的差距,让人恍惚觉得一个生活在今天的欧洲,另一个生活在四百年前的欧洲。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现实和历史双重的巨大差距里,可以说我们都是病人,也可以说我们全体健康,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极端里,今天和过去相比较是这样,今天和今天相比较仍然是这样。

  三十年前,我刚刚从事讲故事的职业时,读到过挪威易卜生的一段话,他说:“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所以与其说我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我是在寻求治疗,因为我是一个病人。

  什么是焦虑抑郁症

  焦虑抑郁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焦虑抑郁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的就是: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焦虑症多数在中、青年期起病,女性比男性高一倍。

  焦虑抑郁症的危害主要有四点

  1、将人逼至绝境:危害后果最严重的就是病人自残、自杀思想行为的出现。抑郁心境会引起抑郁症病人的思想消极、悲观,总是沉浸在自我谴责、自卑之中,对前途悲观绝望。

  2、肉体折磨不断:危害不仅在于精神健康的损害,而且它也会带来非常多身体上的症状。比如食欲减退、乏力等。这些身体的不适可涉及到各器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较常见。抑郁症病人的身体症状往往查无实据,且多为非特异性的,难以定位,但不一定要排除躯体疾病。

  3、持久的情绪不良:抑郁症危害常见的一点,就是会让病人体验到最为痛苦、恶劣的心境。并且这种悲观情绪是无明显外因出现的,因此非常难解决,让得抑郁症病人的心情总处在悲观厌世之中。另一方面,抑郁与焦虑总是伴随而来,以更年期抑郁症为代表,这类患抑郁症病人不仅心情抑郁,同时还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精神紧张、惊恐不宁的焦虑情绪。

  4、毁掉人的精神:抑郁症危害巨大的第二点体现,就是它能将一个原本充满精力的正常人变得整天无精打采,严重者还会出现呆若木鸡的状态。并且,抑郁症病人对周围一切事情都没有兴趣可言,对工作、学习没有一点儿热情,思想反映迟缓,平素依着整洁的人也变的不修边幅。

  焦虑抑郁症对自我的危害如此,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1、养成良好的习惯。尽量按时吃饭,起居有规律,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

  2、做自己高兴的事。如果事业上没有获得成功,想办法增进自己的技能,从最感兴趣的事入手;或者再寻找其他成功的机会。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尤其在周末,譬如打扫房间、骑赛车、写信、听音乐、逛街等。

  3、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口服避孕药、巴比妥类、可的松、磺胺类药、利血平可引起抑郁症,应尽量避免使用。另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对于摆脱抑郁症也有裨益。

  4、广交良友。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得多,尤其在境况不佳时,“朋友是良医”。交朋友首先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心,还要结交一些饶有风趣、逗人发笑、使人愉快的朋友。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和医治孤独和离异感,减轻抑郁症状。

【摆脱职场短信焦虑症的方法】相关文章:

怎么样摆脱短信职场焦虑症06-20

什么是短信职场焦虑症07-29

职场焦虑症的职场故事07-26

职场焦虑症形成的原因及改善方法08-17

职场焦虑症正确对付方法介绍06-20

职场焦虑症的起因08-24

职场焦虑症的表现08-24

职场焦虑症患者08-25

如何摆脱“职场草莓族”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