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瓦尔登湖》有感

时间:2021-07-15 20:09: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瓦尔登湖》有感通用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瓦尔登湖》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瓦尔登湖》有感通用15篇

读《瓦尔登湖》有感1

  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题记(贾岛)

  七月盛夏,闷热无风,柳条无精打采的垂着,纹丝不动,水泥路上被晒的泛出点点银光,仿佛一切都要融化了,这只是某些地方。

  但有一本书,却让我一直被太陽炙烤着的心一下子凉了起来……这本书就是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所著的一本散文集——《瓦尔登湖》。

  看完书,我独自一人踏着幽静的小路,来到一棵有数不清的年轮的大树下。静静地坐下……风,仿佛让着一切更加宁静。脑海中幻想着旁边就是那“神的一滴”,从“简朴、简朴、简朴”,中去吸收那不多人知道的“生活的精髓”。

  我之所以会在看完书后做这样的儿事情,完全是因为《瓦尔登湖》给我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瓦尔登湖》不是一部纯小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讲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一片再生林中度过的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以及这两年零两个月的他的许多思考。在季节的变化中体验了一番别有风趣的人生。从动物们的鸣叫声到收获喜悦的种豆;从“躺”在冰上看梭鱼到百花争艳,万物复苏的春天。《瓦尔登湖》从头到尾就给我一种感觉:从头到尾的绿色,一阵阵清凉迎面而来。

  浓浓的清幽和清静让我想起了在农村里的每一天。一大清早,天,刚刚从月亮照耀的漆黑的夜空中醒过来,像我们一样熟睡了之后比我们早地醒来了。公鸡也在这个时候醒来了,而它,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仰望着天空“喔喔”地叫。它的叫声打破了一个宁静夜,丰富的一天就在公鸡的叫声中开始了。我也仰望着天空,忽然发现白云变成了一只蜻蜓,蜻蜓正在展翅飞翔。飞着飞着,蜻蜓不见了……我想着:既然蜻蜓飞在那样的高空上,今天就一定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了。

  可天气就偏偏和我作对,不一会,雨,便飘了下来。原本我想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体验简朴生活。可雨声打破了在深山中的清爽和静谧。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雨,正淅淅沥沥的下着,我听到了雨滴敲在石棉瓦上的滴答声,和野蔷薇围篱里传来的树叶沙沙声。雨声里,山中的万物凑成了一排排黑白相间的琴键,雨是无数轻盈优雅的手指,弹奏出了一首有一首优美的小令。

  下午,经过了一场太陽雨的洗礼之后,天气晴了。我不太想出门,湿漉漉的大山中有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但我还 是踏上了一段不一样的征程。越往里走,就会发现在那一棵棵大树的树枝上,有一两个鸟巢的。鸟儿在放声歌唱。它们为什么要放声歌唱呢?谁也不知道,只有鸟儿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一阵鸟叫声过后,深山又回到了清幽和清静。深山的宁静中又伴随着自然界万物的生活的气息。

  我想,这可能就是《瓦尔登湖》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自己的眼睛放大,去亲近自然的美好和简单生活的乐趣。每天听着公鸡的叫声, 看着太陽的东方吐白。耕田种地,收获自己劳动的果实。一顿简单的午餐和晚餐,却包含了太多太多。天天与大自然接触的感觉远远要好于待在城市中只有喧闹的汽车鸣笛声的环境中好。所以,梭罗之所以会在瓦尔登湖畔待上两年零两个月,并不是他为了写这部小说而故意去瓦尔登湖畔生活,而是,他已经融入了这个大自然,非常享受能和大自然接触的生活。

  傍晚,夜又到来了,此时大地已经沉睡了,除了微风轻轻地吹着,除了偶然一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

读《瓦尔登湖》有感2

  《瓦尔登湖》中没有叙述什么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情节。罗梭用朴实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叙说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故事,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他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

  刚开始读时,这些故事情节让我感觉很枯燥繁复,看了几页我就萌发放弃的念头。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我静心下来的时候,我再次拿起这本书,去读这神的思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只有些许吧。

  如果你有时间,不妨也读读《瓦尔登湖》这本静静的书,走近那些伟大的心灵,聆听智者睿智的语言,不仅让你提高自我认识,多识大自然鸟兽草木之名,而且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采集到生命的美果,从而获得一种简单、独立、大度和充满信任的生活,不断走向更高的生命境界。

读《瓦尔登湖》有感3

  合上《瓦尔登湖》蓝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像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我想,从这个书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大自然那纯净的心灵的。

  梭罗在一八四五年春天,放弃了繁华的城市生活,在一个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的丛林中建造木屋,自耕自食,一人过着寂寞的生活在湖边,他完全凭着自己的双手劳作,来自谋生路。他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精神田园。这真是有一点像《鲁膑逊漂流记》中的故事情节。梭罗想以他的漂流经历来证明,人可以生活的更简朴、更从容,不必为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而放弃人为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梭罗在湖边完成了他对自身深度的“衡量”,《瓦尔登湖》这本书便是对自己闲云野鹤般离群索居的生活的真实描写。现如今,梭罗再次成为了文明生活的旅行人了。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没有一点尘土,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南极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造成恶性循环,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读完后,我对梭罗的行为感到不能理解,对他书里的思想和行动更不能去认同。而在多年之后的一次初夏的夜里,我在海湾沙滩上漫步的时候,我却突然地体验到了自然田园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并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梭罗以及他的《瓦尔登湖》所包容的的丰富而伟大的田园意蕴。

  最后,我明白了: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纵然很贫穷,也要喜爱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还拥有喜悦、开心、荣幸时光。

  梭罗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又如此心满意足。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生活,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

  感谢《瓦尔登湖》给我带来的精神支持。

读《瓦尔登湖》有感4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然而笑容还没来得及绽放,历史这块魔方已经从正面翻转到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种在减少,人间变成污染的烟尘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图称霸地球的人类了。

  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瓦尔登湖》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绿色经典文库”中的第一本,这样的定位,也是编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吧。

  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再次翻读《瓦尔登湖》时窗外的绿叶已经淡淡泛出一点秋意,近段时间突然疯狂地喜欢上了大卫。梭罗,那距离康科德两公里的瓦尔登湖畔,那独自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渔猎,耕耘,沉思,写作的简朴生活。从1845年到1847年,大卫。梭罗-瓦尔登湖畔一个孤单的灵魂,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将思想和文字精心地打磨。

  与我再次如期邂逅的文字此刻正静静地躺在电脑桌旁,因了翻译家林志豪先生的生花妙笔,这本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共同出品的著作方深深地吸引着我。也许当生活简单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最后的财产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充满了智慧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澈流淌,这些属于作者自己的经历,一段从生活必需品如何获取作为起点,然后才开始启程前往梦中胜境的旅程。而当这求索着的灵魂将故乡的牌位轻轻供奉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真正的精彩才幻化为迎风铺展的画布,一点一滴圆润丰满,最终造就了这部包括结束语在内分为二十个篇章的自然随笔被后人赞誉为“能够塑造读者的书籍”。

  一本适合在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细心品味的好书是难得的,《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更是不会例外,当我在舒缓而纯净的文字中慢慢行走,总会有一些花朵般绚烂的灵光突现迫使我停下来,如果说一篇优美的文字是我们风沙苍茫的旅程上一处小小的绿洲,那么《瓦尔登湖》赐予我们的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我们既可以让自然和人的心灵探索野马般狂野地奔腾,又能让个人体会到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那些经验和感悟,是如何在清晨闪动着露珠的光芒。当然,一个经历足够丰富的读者,还会从这本宁静的经典中品读出对现代生活的揶揄和讽刺。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本简明的书,因为她不晦涩,文字和文字间串联成水晶珠链一样的风铃,使得思想不得不化为清晨刮起的阵阵微风,她时刻在直面我们的经历,我们的阅读和思索。晨昏照耀下的树林和季节变化间的乡村和田野,水天一色下翩飞的欧鸟和树丛里惊恐逃走的小兽,其实它们不仅属于作家,在我们看似沉闷平淡的生活里,何尝不是处处可以一窥它们的背影,而前提是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正拥有一个比晨起时更早,更神圣的黎明!

  努力去做一个自由的人既幸福又卓绝,因为选择和放弃从来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哥德巴赫猜想。当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他的名作《林中路》中深入探讨了这个命题,其实他没有给出我们答案;然而大卫。梭罗却在他描述瓦尔登湖的美丽文字中,宁静又雄辩地给出了自己的一种回答。

  月光一样的隐居也许是我在这本书里读到的最大的收获,当我们也能在心中勾勒出自己的“瓦尔登湖”,我们就会在自己的人生里获得这样恬然的生活姿态,月光般明亮却内敛,月光般平静却非凡,隐居只是一种选择,是否选择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日夜风尘仆仆的路途上,心内心外都要撒满一路月光。

读《瓦尔登湖》有感5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为生活而奔波,却始终不明白该怎么生活,什么是“生活必需品”当我拿起《瓦尔登湖》时,它巅覆了我的认知,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书中说道,食物与荫敝之处就是“生活必需品”了,明智的人不需要过于舒适。可是,现在的人们却追求过度的舒适,其实这并非我们所需的,那些永远不满足的人,也该清醒了。

  现在,有的人只知道一天到晚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时属常见。《瓦尔登湖》这本书说了,要有意义的生活。许多人努力工作,学习,可是这一切带来的可能不是财富,知识等,甚至可能变成累赘。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只需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去工作就好,一座小屋,简单的生活,可我们却偏偏把它复杂化了。只要认真想一下,我们可以不用如此奢侈,不会烦恼,不会为贫穷担忧--人缺的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我们习惯了奢侈享受,也许会对此产生质疑。可是,非洲人在山中,他们不需要空调,电话,山珍海味,他们也非常快乐。我们却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只因为内心得不到满足。该反省一下自己了,即使没有这些奢侈品,我们依然可以存活。

  我们表面上看似富裕,然而实际上我们贫穷得很。只不过是周围有着很多奢侈品罢了。观察富人和穷人,那些穷人终日得不到解脱。而所谓却富人即使有奢侈的生活可是人还是没变。这好似对我们的讽刺。真正的解脱,是精神上的改变,进步,而不是简单的富有!

  感谢《瓦尔登湖》它让我明白了人们生活的意义,绝不是奢侈,而是简单的生活。

读《瓦尔登湖》有感6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一本散文集,梭罗在这本书中不仅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而且还教导人们应该要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感受大自然,让自己的那浮躁的心,能够静下来,可以去享受一会大自然和深入地去思考,思考这个世界,思考人生。

  我是在很大了之后,才读过这本书,当时一读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在某些方面,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孤独的人,才能够有所作为,只要能够忍受住孤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更多来自于大自然的感召,可以有更多的思考,那么一个人才算是真正的活明白了,不然也只能是一辈子,那么碌碌无为。

  梭罗为了逃离现实的生活,一个人搬进了瓦尔登湖湖畔,在那里一共生活了两年多一点,也正是在这两年多一点里,他写下这部闻名全世界的名著,成为了一代一代孤独的人心中的至宝。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觉得这是一本让我念念不忘的书。

  我在读完了这本书后,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有了一种冲动,也想要和梭罗一样,搬到某个偏僻的地方去生活,也想要让自己彻底地孤独起来,可是现实的生活还是不允许,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人,也只能是注定了这一辈子,也只能够是在这茫茫人世中,也只能是当一个俗人。

  读《瓦尔登湖》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活得明白一些,不要一辈子都活得懵懵懂懂,永远也不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是由衷地佩服梭罗,佩服他能够忍受住那一份孤独,可以一个人可以在那么一个地方,独自地呆上那么长的时间,可能现在恐怕真没有几个人能够忍受住,他的那一份孤独,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梭罗的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形成,把自己的所有对于现实的思考,都写进了这本散文集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正是他的这一份感动,才使得我认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一个人孤独一些,是一件好事,至少它能够让人明白更多的道理,明白如何更好地去生活。

  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一个人应该要如何去生活?

  当然我没有梭罗那么深沉的思想,只能够是蜻蜓点水式地去思考,还是可能我不够孤独,还需要再去读书,唯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思想成熟起来,才能够懂得生活的意义。

  这也正是梭罗所带给我的收获,他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面对现实的生活,如何去好好生活。我想如果我没有读过《瓦尔登湖》,我想自己不会有这种深入的思考,正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开始慢慢地也会去思考一些问题。

  所以说《瓦尔登湖》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能够让人明白更多的道理,能够把人带入到另一个世界,能够在那个世界里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读《瓦尔登湖》有感7

  他以神圣而深邃的目光去寻找,终于,他发现了。这是一片安静的小湖。

  瓦尔登,一个年老的巫婆的名字,正如它一贯的神奇与静谧,这本书好像也不能引起多么大使人震惊的喧嚣,即使在许多年以后,它依旧沉淀在瓦尔登湖湖底,上面缠绕着千年黝绿的苔藓,或在水面上漾起极其微弱的层层涟漪。

  孤独

  “黄昏时分,屋主应该在他的院子里停留大约挤一条奶牛的时间,如果他愿意,可以再长一些,等待客人的到来,我常常履行这一好客的职责,等待的时间足够洗一群奶牛的奶了,但是并没有看到有人从市镇里来。”

  他独自一人,将茅屋敞开,却只可迎风伫立,对月长叹。瓦尔登湖,纵是一个偏远而圣洁的地方,但湖里还是充满着孤独。清冷的黎明,湖上还漂浮着几根细小的栎树枝干,梭罗便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波中了。我与他遥遥对望着,可我们中间却仿佛隔了遥远的年代。

  我不明白,他为何要远离文明社会,到一个偏僻的小湖旁,独自徘徊,他可曾看到,另一边都市耀眼的灯光。恐怕他是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幻灭,看透了世事之无穷,人生之有限,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吧。也许他正需要如此简单质朴的生活,看月明星淡,夕阳起落。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执意要去追寻一个遥远而不可窥探的世界,让他的思想终日漂泊在湖中,使他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或许,他在瓦尔登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那丰盈而充实的生活,所以他以潇洒的背影去面对现实,沉入到安静的生活里。

  法国作家辛涅科尔说:“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梭罗深知自己需要怎样的`生活,他排斥了牵绊他的杂乱事物,孤独地傲立在人生的顶峰,以怜悯而充满爱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世界。因为他孤独,所以他能看到湖岸陡峭山坡上窄窄的小路,五月阳光下的栎树、山核桃树;看到树懒在小树丛中笨拙的身影,猫头鹰的那双凄厉而智慧的眼睛。不仅如此,更因为梭罗对瓦尔登湖一种宛若神明的爱,才使他笔下的世界如此丰富博大。周国平说:“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无爱的心灵是无法享受到孤独的。

  对抗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极其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当我读到这些文字时,我震撼了。原来他在湖畔生活,盖木屋,读书,捕鱼,提倡节俭的理念,不仅仅是独善其身,更是以自己的行动去对抗现实中无所不在的物质与狂躁。这位智者已经认识到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闯进人们的生活,带来经济飞速发展,也任性地破坏自然。许多年后,当瓦尔登湖受到巨大的污染与折磨之后,早已没有当年庄严的模样,梭罗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是你吗?”他甚至怀疑自己没有天天与它相伴,他痛斥自己没能保护好他的湖。“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他在谴责和呼吁,他不忍心看着他的精神所属的地方慢慢地从眼前消失,所以他用自己的简朴生活告诫人们不可弄巧成拙。

  我们的生活忙碌不定,生活节奏之快,已使人无暇回忆往昔的美好,或在公交站,匆匆一瞥时看见初春街头的早梅。“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偶遇美景,却无法多去驻足停留一会儿,这是何等的无奈和惋惜!现代社会,人们既然不会携书一束,与琴僮棋友到某个隐蔽的湖边,在山中建一处竹篱茅舍,那又何必跟随着人群匆匆而过呢?

  “然而,和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起了涟漪而没有波浪。”当我们真正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与自己的思想进行深刻而微妙的谈话,在现代生活的繁忙枯燥中寻觅到足够的时间来面对自己,我们终于快乐了,因为整个世界都在陪伴着我们,与我们分享一些不期而遇的欣喜,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再寂寞了。

  黎明

  残月渐渐潜入天际,啊,破晓的黎明时分!

  黎明,这是一天似至未至的时候,“它象征着人人皆有的全然朦胧的,未能满足的欲念”,而这种欲念,仿佛清晨空气中漂浮的微尘,等到黎明渐渐成熟,它们也凝聚在雾气之中时,人们开始清醒,正如梭罗所说的一般,我们是被自己的创造力唤醒,是被自己新获得的内心的力量和强烈愿望唤醒的,并且还伴随着抑扬的仙乐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沁香。人们愉快地回忆起昨日或者梦中所见的事,向初升的太阳微笑,到外面的小路上散步。真的,“清晨带来了英雄时代”。读到这里,我不禁爱上了梭罗的黎明。

  失去了黎明,就等于失去了整个人生,这个是对黎明的一种宣告和挑战,如果一个人,他已经没有勇气去享受一个美好的清晨,失去了他本该拥有的战胜的希望,那么,每一个清晨就不应该属于他。

  古人喜爱黄昏时啸啸马嘶和古寺的暮钟,梭罗也眷恋着他的黎明,他的清晨时光。清晨不似黄昏时的那种浓郁的悲凉,“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的冷落萧条,它有着心生萌动的欲望和生机。它虽然清冷,却总是轻盈,仿佛少年时刚刚接触人生的无限新奇。似懂非懂的时候,则更需要清晨的安慰与指引。久经沙场老兵的沉郁哀歌,或是暮年诗赋的悲凉,怎能抵过清晨的曙光!这是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日子。梭罗在瓦尔登湖最流连的时光里,告诉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告诉我们需要创造和新生,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所以,即使这本静静的书,还是能永久地深入内心,穿越时空距离,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诗人海子说:“梭罗这人就是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云彩,安静在豆田之西我的草帽上。”

  结束语

  那一处湖畔,他自耕自食,长达两年之久。

  那一处湖畔,他与野兽为邻,遵循着野性的法则。

  那一处湖畔,他与他的思想矗立着,看夕阳西下,繁华起落。

  “但是,这就是明天,那个仅靠时间的流逝永远不会破晓的明天。对于我们,使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光就是黑暗。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会有更多的黎明!”呼唤着我们的正是对自身时刻的反省和对人类行为的审视。

  有一天,我看见那自然风景中最有表情的姿容,周围的湖水低吟道:“瓦尔登湖,瓦尔登湖。”

读《瓦尔登湖》有感8

  “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

  ——题记

  在我意识到生命中只有一种东西属于自己,其他都虚妄的时候,当我发现生活中有太多无足轻重的事情让我感到厌倦的时候,我遇见了梭罗,遇见了他的瓦尔登湖。

  打开这本书,只见瓦尔湖湖水不尽的涟漪在书的海洋里荡漾,成排的松树、枫树倒影在湖中,大自然的清香从字里行间淡淡地飘来,微醺着你的灵魂。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所以你的心必须沉下来,要用一种朴素淡薄的心态去迎接它。

  “我喜欢独处,我从未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了”,其实,孤独并非就是将自己封锁,与世隔绝,而是丢弃所有的浮躁、烦杂。因为孤独静处让人得以安顿心灵,从而去思考人生,也许这就是梭罗选择到瓦尔登湖旁隐居的原因。在梭罗看来,宁静是靠近孤独的最好方法,因为孤独帮助你思考,引导你去认识自己。也只有宁静孤独下来,人才会思考自己。

  现在,我们生活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有许多人过着奔波劳碌,忧心如焚的日子,内心感到空虚。其实我们生活不必如此。“让我们该起床时起床,该休息时安心休息,保持安宁而没有烦忧的心态——下定决心地过好一天”,别被如此湍急的漩涡吞没,抛开各种细枝末节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梭罗说过:“我宁愿独坐在南瓜上,也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坐垫上。”这是崇尚自由的人理智的选择,不愿与别人争夺,摒弃世俗。拥有一颗简单而满足的心,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好,但却对握在手中的而感到满足,如果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哪里都是“瓦尔登湖”,这样我们也会活得更加幸福和满足,我们的人生也更加精彩。

  “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完美。”在喧闹的都市里,保持一份心灵的纯净,我们就会在自己的人生里获得这样恬然的生活姿态,让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济,滤净自己思想杂质,使生命变得更为深邃、纯净和美好。

  评:梭罗有一颗孤独而芬芳的灵魂,他选择隐居,未必是让我们每个人都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而是静下心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梭罗也启发了我们,生活有很多模式,不必格式化地一窝蜂地追逐大家都在追逐的东西,而忽略了一些能带来真正喜悦的事情。那么张同学,在这种朴素淡薄的心态之下,你所向往的十五六岁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能否在文中添上几笔?

读《瓦尔登湖》有感9

  当一本书清新的空气渗透脑海,恰如月光下的倒影寂寞环绕,那又是一种战斗,战斗在尘世中的寂寞自然里。

  《瓦尔登湖》的品读,总觉得地点不够好,每次翻阅,总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好似有一堵墙,让我不明白作者的用意,却又觉得如此得体,这一种感觉就像是熟透了的柿子从树上掉下来,烂透了!直到有一次,与朋友争执被骗,躲在窝里再次翻阅,只觉每种生命都是一个悠哉的精灵,畅快与满足之感油然而生。

  寂寞的书自然有寂寞的读法,也许只有一个人的心真的可以静下来的时候才能读出这本书的滋味。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懂了,只是觉得,好美。

  幻想了一下作者的瓦尔登式生活,天作棋盘星作子,地为琵琶路为弦,或许作者不感到寂寞,因为他可以举杯邀明月,飞鸟相与还,大自然就是他的无穷无尽良友,清风作伴,任尔春水东流。只是在我看来,未免有些许恐怖了,终日难见人影,就是“辟谷”也受不了这么长时间的孤寂,人终究是一种群居动物,或许人们可以有鲁滨逊的坚毅,但极少能忍受闭关锁国的“百年孤独”。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作者在这一寂寞中寻找自然的弦律,书中那个留下痕迹的小动物描写令我神往,晨曦出黄昏归,却发现有貌似小松鼠留下的问候,何等惬意与满足?恐怕陶渊明知道了也非得羡慕不可。

  正是这份寂寞,给了作者格外敏感的感觉与美好的想像,纵然雨中漫步,四处飞舞着的也是自然的朋友,可以说作者甚至可能将一个水分子幻想成一个水精灵,倾听着它们在和风细雨中的律动与笑声。这种极端的联想令作者深深爱上了自然,因为它是如此的生机勃勃并且仁爱有情,这就是作者寂寞的寄托了。

  在对世事的抵触中,在对大自然的满心欢喜时,作者笔下的每个物体,都被赋于了生命的脉膊,就如《诗经》中的“霭霭停云,蒙蒙时雨”一样,即使云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乐,作者自然沉醉其中,“泌之洋洋,可以乐饥”之下,一切烦恼皆烟销云散了。

  生活就如同一场梦,只不过每个人的陷入深浅不同,作者以梦视人生,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幻想,这是一种对世俗的妥协与退避,这也是多少隐归山林之人的想法,当一个人面对一个社会的规则,而且这个规则在当时又是无可厚非的时候,他没有凌驾规则之上的实力,却又不愿在规则下低头,就只好跳出这个规则,那就只有跳出这个社会了,听起来这多少有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仙风道骨,只可惜却带着满腔的愤懑。

  作者跳了出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跳出来是可以很好的生活的,只是不知道是作者小视了自己的品质,还是高估了社会的品质,他的书并未一片大好,他的事也没被标榜,或许只有在一干寂寞的人打发寂寞时,看一下他的书,之后惊叹:呀,这种生活真好。之后,寂寞的人不寂寞了,也就放在书柜中封存了。作者笔下的动物即使再生动,大多数人也无非说一句:写得真好。罢了。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规则的,即使穷一生之力,毕其功于一役,也还是想抓住规则。

  作者倒也给了人们另一种规则:自然规则,日出而作,日落而眠的悠闲,抚月吟夜雨、随日荡清波的自在,这的确是一种好规则,唯一的缺点就是孤寞——人少。可万一人多了,不知道作者是否想过,再完美的规则也抵不住人多,这就是一个悖论,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作者的寂寞是一瓶封存的老酒,愈浓愈香,只是读者偶尔才能从书中呷上一口,虽回味悠长,却无可奈何,无法贮酿,但就是这么一小口,就如一句精简的诗句,令人终生难忘。

  就是这么一口酒,值得任何人去品尝。

读《瓦尔登湖》有感10

  说起《瓦尔登湖》,其实早在高中的时候就有阅读过。在高中繁忙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之下,书中美好风光和淳朴的田园生活实在是令我向往。现在大学重新翻阅这本书,仍给我心灵的滋润。它仍然具有哲学的成分,但并不像《苏菲的世界》一样晦涩难懂,他给我们启示的,是生活的哲学。

  许多人错误的认为,梭罗他隐居了。不,他并没有,他只不过是体验了一番农村的淳朴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城市文明的发展;已经是有了相当规模的了。他“逃离”到了距离城市16公里外的郊区,亲手搭建起了自己的小木屋。这真的是足够的乡村化了,因为在我们老家,家家户户现在的新老住宅都是村民们携手或者自己亲手搭建的。我也曾经参与其中,所以我非常能感受到梭罗笔下的小木屋是多么的具有平民化气息的。

  令人向往的,无非是他笔下的生活了。湖泊,树木,还有淳朴的村民们。湖畔的风景作者是用了一定的笔墨的,我的老家门前也有一口大湖,每每读到作者描写湖的段句时,总能够让我想起我的老家。梭罗的屋子设施极其不完善,区块功能的分类也很不健全,不明显,现在国内的农村大多也是如此呀!他的木屋从不会上锁,也没有门栓,甚至向大众开放。有人“到访”他的家时,屋内的设施及食物可是随意的使用和摄取。设想民风不淳朴他会有如此尝试?当然与梭罗“逃离”的哲学也有一定的关系,他并没有刻意的去保护他的财产,别的动物进来乱捣一通,他也只是感慨一下。高三,与现在大学的感慨也一样,那里的生活太美好了。

  这样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保持洁净呀。这样说貌似我上升的有点快了。但是对于农村出身的我,我的体会就是这样。城市与农村的差别真的是太大了。不幸的是,农村人民内心的纯洁正在被一点点的蚕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农村本是我们融入自然的最好窗口,但……哎……“瓦尔登”越来越少了。我还是留念我小时候的农村。那里的生活可谓是笔下的一大特点,它是我最留意的,淳朴的生活让人们不虚标,懂得知足。最主要还是品味生活的过程,感受上天的馈赠。反观现在有时间就聚会泡吧来宣泄工作上早出晚归的压力,一瞬狂欢,便跌落低谷,之后又再觅高潮的生活,湖畔生活真的来的健康,自然,舒服,淳朴的多。

读《瓦尔登湖》有感11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被人称赞的书,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是:内容丰富而又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

  其实这本书我已经买了好久,看了不下5遍。但是每次看心境都会有所不同。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所闻所感,是梭罗在接近自然的自给自足的朴质生活中获得的领悟。两年零两个月回归自然的生活,使梭罗获得了对生命,对生活,对人生的全新认识。书中有很多经典的话语,虽然简朴,却又富有深意。

  梭罗在里面详尽地讲述了他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像是坐在你面前,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地给你细细讲述每一件事,从建屋到吃饭,从砍柴到耕地,这些看似生活琐事中包含了种种独特的见解。

  《瓦尔登湖》中对瓦尔登湖畔的四季的栩栩如生的描写深深打动了我,我向往梭罗所描绘的那种安宁祥和的生活状态,也向往他笔下美丽无比的瓦尔登湖;海子说过:“我想有一栋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种诗意化的生活,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

  梭罗在经济篇中写道,仅仅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来养活自己,这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最自然,最纯真,相信梭罗也体会到了其中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在简单、朴素而纯净的原始状态中,独处也许是最适合的生活方式。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找到了生活本真,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梭罗那样敢于离开世俗回归自然呢?我们也许早已习惯了嘈杂喧嚣的社会生活,也许早已习惯了灯红酒绿,我们已经被世俗蒙蔽了双眼,麻痹了双耳,看不见生活的本真。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早已离不开自己所厌恶的这种生活方式。

  梭罗在书中说道:每一代人都在嘲笑老式样,而又虔诚地追求新式样。没错,我们都在乐此不疲地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不屑于去体会慢生活的美好,这也使得我们渐渐脱离了原始的本真,日渐空虚。《瓦尔登湖》看似只是记录了梭罗两年多来的日常生活,但是其中却夹杂着梭罗对各种事物的感悟与思考。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梭罗,远离文明发达的社会,他想要避开一切多余的东西,而避免罪恶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它刚露头时就避开它。梭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真正做到了淡泊于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瓦尔登湖》是一本需要我们去花时间花精力去读的一本书,需要我们耐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魅力。也许,在以后生活的某一天,你会对书中某句话,某个道理豁然开朗。

读《瓦尔登湖》有感12

  又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周末,信步走入书店,来到书架前,俯下身来,希望可以挑选到一本让自己满意的书籍。

  目光正扫过排排各形各色的书,忽的,眼角的余光瞥见一本封面暗黄又略显沉淡的文集,插图是一池略显灰暗的湖水,旁长尽了苍绿色的树木,不过,依旧是一种类似于巴黎圣母院风格的米黄色,赫然写了四个字:瓦尔登湖。上方则是一行艺术的英文,显得有些龙飞凤舞,却不失优雅,下方则是一行小字:"(美)梭罗—著。

  "真是一本奇特的书。"我心里暗暗赞叹道,外表优雅,不知内容如何,匆匆翻开书,阅读起来。

  看了许久,书里讲的是作者隐居于瓦尔登湖长达两年又两个月的时间,讲述了附近的优美景色,看似是一本介绍瓦尔登湖的书籍,实际上则是作者对于世间纷扰的一种无声抗议,和一种避讳。他隐居于自然当中,享受清新与宁静。使他脱胎换骨,重塑之身。——这种脱胎换骨不同于当年孙悟空被困在炼丹炉里后经三昧真火磨练后涅槃重生后的脱胎换骨,他更是一种抒情缓和的,使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净化,纵使作者拥有的一种田园式乐观的心态,丝毫不受世尘所影响,领悟了人生真谛,而这些,都是都市人而望尘莫及的,心灵不冲净,不满足。我们还是会困在单一的死角出不来的。我所喜欢的一个佛教故事正好可以简单说明:"有一天,梵志拿了两束花要供佛。

  佛曰:"放下。"

  梵志放下两手中的花。

  佛更曰:"放下"

  梵志说:"两手皆空,更放下什么?"

  佛曰:"你应当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拾却。到了没有可拾的境界,也就是你免去生死之别的境界。

  放下,也正是一种舍弃,想有所获得,就必须有所放弃。 书中这样一句也写得好:"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我们往往可以有一种美妙的猜想,或许他正在湖边,站在绵软的草地上,湖面投影出青天白云,他正跪下,亲吻一束刚刚绽放出来的紫色雏菊,四周的青樟树随风飘荡连成一片,这或许就是梭罗对人生的一种不消极,怜香惜玉的精神吧。

  往往,心中能反映一切事物,如流水一般,当我们心平气和的时候,它便是最安宁的平湖秋月,心情微微波动,它便是淙淙的流水,当我们高兴时,它便是潺潺。更可能我们激动抒情时,它便是汪洋大海长江滚动,可不管怎样,终将是如水一般的一种形态,总有它的独特,一种静谧,或一种浩瀚。

  我们要怜惜,如水之心,即可包容万象,缓和、静谧,或许它可以柔软到可以随便一触便失了形,同时也可以拥有刚烈到这天下无一物可击散的一面,却也可以用有滋润万物的能力,同时却也可毁灭这世间的能力,这便是水的善变,水才真正懂得以柔克刚的境界。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怀着一颗如水一般的心态,放空自己,让纯净、洁净填补内心,让善良刚毅武装心情,怕是到哪里都一样的,只不沾染世俗尘埃。心如水一般见明,不论是瓦尔登湖也好,都市也好,也就都一般的释然了。

读《瓦尔登湖》有感13

  瓦尔登湖上冬去春来,河水的流逝,松脂的芳香,鸟雀的啼鸣,带给我们无限的神往…… ——题记

  炎炎的夏日令人厌烦,闷热的空气使人做事都会觉得焦躁不安。下午我躲在空调房里凉快着,顺手拿起了《瓦尔登湖》,读着读着,慢慢地心变得静谧清凉了,人就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离开了现代文明的大城市,来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停留在瓦尔登湖畔,享受着那种自然、真实、简朴的生活,也一点点体会到了他对人生、社会、生活的认识及思考。

  梭罗展现给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澄明、甜美、素雅的世界,很安静、很独特。也许当生活归结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最后的财产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时,充满了智慧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澈流淌,而当这求索着的灵魂将故乡的牌位轻轻供奉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真正的精彩才幻化为迎风铺展的画布,一点一滴圆润丰满,最终造就了这部包括结束语在内分为二十个篇章的自然随笔,《瓦尔登湖》被后人赞誉为“能够塑造读者的书籍”。

  《瓦尔登湖》毕竟是作者一个人在远离世俗的环境下所思考的结晶,但梭罗无时无刻不在紧扣世人的常态,来仔细地剖析人们的心灵。尤其是他对阅读的思考让我印象深刻,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

  梭罗爱读书,因为书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无论我们多么赞赏演说家偶尔爆发出的流利口才,但是,往往远处于稍纵即逝的口头语言的背后或高居其上的,是最崇高的书面文字。就像布满繁星的苍穹隐在浮云的背后一样。”“书本是世界的珍室,多少世代与多少国土的最优良的遗产。书,最古老最好的书,很自然也很适合于放在每一个房屋的书架上。它们没有什么私事要诉说,可是,当它们启发并支持了读者,这时候书对于人类的作用就大于国王和皇帝的影响。”在这里, 梭罗给我们讲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当目不识丁、也许还是鄙视一切的商人,通过魄力和勤奋挣得了垂涎已久的闲暇和衣食无忧的生活,进入了财富和时尚的圈子以后,最终不可避免地会转向那更高的然而却也难以企及的知识和财富的圈子,这时,他才会意识到自己文化的残缺,以及他一切财富的空虚无用,不可以自满,他煞费心机,要给他的孩子以知识文化,这正是他敏锐地感到自己所缺少的。”

  既然读书那么重要,那我们应该读怎样的书以及怎样去读书呢?大多数人对于阅读的态度,都认为是它是一种生存的工具。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阅读的训练,读各种各样的书,或许还可以对教科书里的文章、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我们是否能真正领会字里行间深刻含义呢?大多数同学会认为只要记住要点及文章的主旨,应付考试就够啊。

  可是梭罗却是这样认为的:“读得好书,就是说,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这花费一个人的力气,超过举世公认的种种训练。这需要一种训练,像竞技家必须经受的一样,要不变初衷,终身努力。”啊,原来,我们要读好的书,要读真实的书,的确时间很宝贵,尤其是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抽出时间读点课外书都觉得是很好的享受了,不好好选择阅读的对象,还真觉得对不起自己呀!当我们拿到一本好书之后,未阅读之前,且听听梭罗的建议吧,“书本是谨慎地,含蓄地写作的,也应该谨慎地,含蓄地阅读。许多人学会了阅读,为的是他们的可怜的便利,好像他们学算术是为了记账,做起生意来不至于受骗;可是,阅读作为一种崇高的智力的锻炼,他们仅仅是浅涉略知,或一无所知;然而就其高级的意义来说,只有这样才叫阅读,决不是吸引我们有如奢侈品,读起来能给我们催眠,使我们的崇高的官能昏昏睡去的那种读法,我们必须踮起足尖,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予阅读才对。”

  现在我们可能都按照梭罗所说的去做了,然后会觉得自己很不错,收获了很多,真的是这样子的吗?《瓦尔登湖》第三章也展现了梭罗有关阅读的许多新的认识。“别期待着你能从书中获得多大的益处,别想着读多少书就能有多大的学问。”诗人马斯特马说过:“读书的美妙之处在于,舒适地坐着也可以驰骋自己的思想。”舒适地坐着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当翻开一张纸飘来一缕缕墨香,思绪飞扬,那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有人觉得我们与书中的世界相隔太遥远,产生的共鸣不多。但当你静下心来也许会不同吧。“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像它们的读者那么了无生趣,或许某些文字就能针砭时弊。倘若我们真能倾听和理解这些,那对我们的生活将大有裨益,胜过清晨和春天,并可使我们的生活焕然一新。”书能给人带来智慧,但前提是读者得先有智慧,而不是一味追求读几本书就成为圣人。当我们真正想问题时,“今天我们难以启齿的,或许在一些书里已经出现了。那些困扰,迷惑我们的问题,也同样为难过所有的智者,而每个智者都用各自的言语和人生,尽力地去解答这些问题。再者,拥有了智慧,我们才能有开阔的胸怀。”

  以上只是我阅读了《瓦尔登湖》第三章之后,一点点的想法和理解,我相信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本书只有不停地去阅读,我肯定我还会发现更多值得我去珍惜的。今天,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时刻都能在我们的心中声声唱!

  就让这文章戛然而止吧,我已决定不给它写结尾,在青春尚未结束的如今,不愿意写下这个句号……

读《瓦尔登湖》有感14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而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下面是分享的瓦尔登湖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梭罗的《瓦尔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线,串联起他在瓦尔登湖畔进行经济实验的始末,留给我无尽的想象与羡慕。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可以活得很简单,很从容,不必为了那物质财富而丧失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尔登湖》中以瓦尔登湖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众多地方,描写了他“以禽兽为邻”,在“豆田”耕作,与“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诸多生活细节。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结尾,给我们奏响了新的生活乐章,并且他在“结束语”一篇中,这样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看!这是一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自然主义者,多么令人羡慕。

  梭罗生活的地方是瓦尔登湖及其周围地区,但他细腻精致的笔调,却把我们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谈“瓦尔登湖周围的鸟、树、草、虫子”,更谈“更高的规律”。他认为,从一种特殊的意义上说,渔夫、猎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从个人的劳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类法则,令我们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在《瓦尔登湖》中,许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让人陶醉。他在描写“倍克田庄”时,这样写到:便是德罗依德也要放弃他的橡树林而跑到它们下面来顶礼膜拜了。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尔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盖。梭罗在广阔的天地中像农夫一样耕种、收获,他很高兴,他说:古老的诗歌和神话至少表明,农事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在从事农耕的过程中,他也不忘“阅读”。即使在19世纪梭罗也感慨道:他们深信一本《圣经》的智慧就足够了,余生便在简易读物里荒废天赋单调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汹涌翻滚下,现代人的心灵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质的丰裕,精神的贫穷。我们的身体一再扩充,而精神的领地却时时荒芜着。听听梭罗的忠告: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到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金钱一样也买不到。这样的忠告如梵音,对于我们无异于醍醐灌顶。

  徐迟说:“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让我们追随着梭罗的足迹,抛弃那物质所带来的烦闷苦恼,感受那恬静美,聆听大师的哲音。

读《瓦尔登湖》有感15

  清晨,追随着透过云端的晨曦,踏上寻访梦境中的"瓦尔登湖"的旅程。

  1845年,梭罗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融,而蛰居的生活开始舒伸了。他在那里亲手建造了一座小木屋,独居到1847年。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心灵沉静下来,发现自己的心在阅读时远离了纷繁的都市,随着梭罗走近了自然,生活的一切用最简朴的方式进行。太多的感官欲望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物质,虚荣的东西,所以人们对于生活的意义可能并不是每天都能进行一番思考的,渐渐便迷失了。也许作者的行为在人们眼中很可笑,偏偏要放弃近代文明带来的方便而隐居,但这时才真正地把欲望削弱到最朴实最基础,而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

  感谢梭罗,让我明白寂寞如此美丽。曾记得一个假期,居住在一个宁静的地方。一个午后,一杯香茶,透明的玻璃窗,暖暖的微风,一个人的下午,安静得如此真实,心灵在沉淀。唯有心远,地自偏。远离了纷繁的都市,我可以静下心来阅读,写作,亲近自然。我享受着寂寞的幸福。

  我要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在这本书里,我寻找到了答案。书中说:"不论你的生活如何卑贱,你必须面对它,生活它。"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人们大谈奢饰品,大肆炫耀,物欲像一只八爪鱼占据着人们的大脑和灵魂,而我,想少一点物欲,多一点清爽,多一些心灵上的自由。

  我们当然不需要像作者一样,到瓦尔登湖,自己建一个小木屋,但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多探索自己的内心,在浮躁的现实中丰富自己的内心。我们都是独立的人,都可以按照内心真诚的指示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从梭罗辽阔丰盛的精神可以领悟,获取的实在太多,徜徉在这种安静的文字里,在文字中寻找原始,宁静而致远的景致。《瓦尔登湖》在文字间穿透的,正是如水般温柔的恬淡。把恬淡带给读者,弥补我们的寂寞。

【读《瓦尔登湖》有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

读中庸有感通用12篇03-27

读边城有感通用15篇03-21

读《狗》有感通用15篇03-20

读《皮囊》有感(通用15篇)03-20

读《自信》有感(通用15篇)04-07

读《快乐》有感通用15篇04-04

读《灯光》有感(通用15篇)04-01

读《故乡》有感(通用15篇)03-29

读《林海雪原》有感(通用9篇)03-27

读《军犬黑子》有感通用8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