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设计类书籍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1-12 17:28:2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设计类书籍的读书笔记

  只是想简单的做一个个人的读书笔记,为了监督自己会标上更新日期,发现这种形式其实是一个间接的读书会,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设计类书籍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设计类书籍的读书笔记

  1、设计是艺术的兄弟姐妹

  原文:想象一些设计产品:宣传瑜伽课程的海报、保险续保单、玩具装配说明书。你会关心设计师采用何种创新方法么?当然不会!每一件设计作品都满足了其功能性的要求。视觉处理应当能够支持其设计内容而不能与之相分离。

  感想:设计与艺术的差别不仅表现在服务对象上,往往我们都在说设计应该是让受众能够看懂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又在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将服务对象的真正需求忽略,设计不是艺术,它不需要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只是用来明确的解决用户的问题。

  2、创意是存在的

  原文:只有带上眼罩,创意才会存在。换而言之,你脑海中新奇的想法可能并没有你想像得那么独特。没关系,虽然大多数人都厌倦重复和单调,但能否创作出真正原创的作品是无关紧要的。我们追求的这个目标犹如攀登一座力所不能及的高峰,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相反,你因该尝试了解客户的问题所在。聆听、观察和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难题。只有深入地了解客户与其处境,你才能够想到合适的处理方法。切忌过分偏离主体,否则你会错失良机。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幻想创造出“独具创意”的方法了。

  感想:这是困扰设计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是需要完全创新还是小步改革,从历史上看,即使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也是由一堆细碎的小的变化引发的,所以在苦恼自己作品想法的创意不够时,不如去多关注一下客户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出解决了问题的产品,这也是他们最想要的产品。

  3、与众不同即为好

  原文:你的重点决不是创作出非同寻常的作品。选择设计策略时,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它能都解决眼下的难题。

  把与众不同当做理由为作品辩护是艺术界的产物。但是设计无需打破障碍,它属于应用性实践,设计师们更关心的是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纵使大展拳脚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要记住,设计师好比裁缝。你的目标应当为放大品牌、组织、产品的特点,亦或是你想呈现的首创精神。追求新奇只会让你远离客户需求。你应努力了解具体情境,而不是投身于寻找灵感。

  感想:如果你的设计到处都是与众不同的地方,那么会违背人们往常使用它的习惯,会遭到排斥。设计作品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应该是主要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或是形态,则是可以多变的,但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4、必须寻找灵感

  原文:灵感的问题在于它的随机性,它让你把希望寄托于你无法依赖的外界影响。这些影像不由你控制,非触手可及,也并不总是能与你手边的设计紧密结合。随手翻阅杂志、浏览网页也可以收获想法。

  进一步探索,思考客户的要求、用户的需要、设计中的阻碍,具体的任务以及作品前景,你会做得更好。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误入歧途,因为设计之初,你已知晓该如何去做。

  感想:灵感不是随时都有的,这还是逃不出设计的本质,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而存在,这也是它与艺术不同的区别,如果设计只是依靠于灵感,那么你会穷途末路。

  5、才华非常重要

  原文:你需要考虑你在作品中融入了多少自我意识。你是想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还是解决当下的问题?当你想做出具有开创性的设计时,你的标准可能无法企及,这会使你忽略很多可行的意见,因为这些意见看起来过去平淡。这种心态会阻碍你的思考;很快,你会认为热和想法都不尽如人意。

  在你积极解决问题的时候,思维的火花或解决方案无论出自哪里都无关紧要。简单、浅显、常见也都不在重要。关键是能否有效解决。这才是你该追求的态度,它会让你进入更加良好的工作状态。你开始与他人合作,请求反馈,迸发出无限的想法,因为你不再扮演孤独天才的角色。

  感想:设计师的想法在设计作品中占比的大小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只是一意孤行的满足自我感觉,那么会将自己拘泥于自我之中。

  6、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

  原文:尽管有时你会遇到一些振奋人心的案例,你要记得设计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解决了设计难题,在使用中找到解决方案,你会欣喜不已。能收获这些微不足道的快乐当然是件好事。然而,与招聘手册的宣传相比,设计师的一生是很平凡的。

  感想:设计师其实是一门职业,但是因为做出的方案会被很多人使用和看到,这样的成就感使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往往会忘记自己做的是一门工作,而夸大自己的存在的重要性。

  7、自我表达很重要

  原文:设计师们就像助推手,你的目的不是生产自己的产品,或是创立自己的品牌。你就是一名幕后工作者。只有当你的设计作品十分出彩时,你才会被人注意到。你的工作是独立存在,无须解释也无需任何支持。这并不代表你的工作不能带有自我的表达,你仅仅需要将客户的目的放在首位,将自我实现置后。

  感想:这句话看起来很刺眼,由设计驱动的苹果或许是站在于这句话对立的一边,但是如果没有乔布斯时代的市场前瞻性,和库克时代的资源整合,光靠设计,苹果也不会有今天的市场,只是对于苹果来说,他的客户即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者。或许对于苹果的设计来说,设计师可以有的自我表达是外观风格上的设计,但这样审美评定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最终促使大多数人购买的理由还是产品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外观好看与否只是一份加分项。

  8、设计师比客户聪明

  原文:拥有专业领域的知识,可以让你不断的换新的工作。然而,不管你进了那个行业,你都无法完全操纵该行业的常规、非常规变化以及细节。解决方法就是分享你们各自的知识,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客户与设计师之间最良好的关系应当是双方平等直接的交流,能认可彼此在设计工作中的付出与努力。

  感想:甲方与乙方的争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争执的无非是谁在设计中具有主导权的问题,但只要信息沟通得当,客户和设计师之间是可以相互理解,共同为一个方案而努力的。

  9、设计师是受众

  原文:“我喜欢”是设计中很危险的字眼,无论从谁口中说出都一样。你要把自己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即使注入感情,也要记得你不是受众。你应当关注的是终端用户或受众,即使你与他们没有什么共同点。作为设计师,如果你认为你们的感知是一样的,那这是很不明智的。

  感想:设计应该最后为人所用,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了,但是在实际中,很多时候我们都用自我的感觉在评判作品,一个作品最终被选中可能是甲方喜欢,或是设计师喜欢,这样的产品是很危险的,菲利普斯达克在TED演讲中批评过这样的设计,他形容为是一个设计师设计给另一个设计师的作品,当然陷入这样的漩涡并非我们故意为之,因为设计师很难直接接触到直接的受众,相对的反馈也较少,自然会更加偏向于询问反馈更多的身边人,容易将他们想象为受众,应该更直接的去接触受众的想法,例如更多的像是一个使用者去体验你要设计的产品,或是寻找测试者。

  10、奖项的价值

  原文:自我会让你在设计之路上迷失,让你陷入对奖项的渴望,阻碍好的作品的诞生。接受设计任务时,任何设计师都不应该考虑他可以从该项设计中获得多少褒奖或得到多少宣传。这样做只会毁了设计,葬送了客户对你的信任。已经完成的设计作品则另当别论。若是你有一项已完成的设计,且适合参赛,那么参赛无可厚非。

  赢得奖项是自我满足,能让客户满意则更好。实现二者,就会收获颇丰。如果时间金钱允许,偶尔追求奖项未尝不可。但是,不要欺骗自己相信获奖意义重大。

  明确的说,如果你想收获新的业务,请你的潜在客户去吃饭,这比你追逐奖项更加有效。

  感想:曾经我也痴迷于获奖,认为只要得到设计奖项,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很好的个人职业发展,但其实这是背离了设置奖项的初衷,也是违背了设计的原意,这样的状态也会让自己迷失在对于奖项的追逐中。

【设计类书籍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有关教学类书籍的读书笔记01-30

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08-10

关于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03-28

关于读数学类书籍的读书笔记02-14

关于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 5篇11-24

政治类书籍03-01

励志类书籍03-01

科普类书籍06-15

关于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02-14